摘要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认知障碍及海马组织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电针组,每组7只。采用经视交叉池注血法制备疾病模型,电针组取“印堂”穴和双“迎香”穴进行电针治疗,尼莫地平组接受鼻饲尼莫地平。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评估大鼠认知功能。通过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Wnt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海马组织疏松,神经元损伤较严重,细胞排列紊乱,形态结构异常,Wnt1与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P<0.05),海马区病理改变明显减轻,Wnt1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结论:嗅三针疗法能够减缓神经元损伤,对SAH后认知障碍可起良性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有关。
-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