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赤字几乎连续出现。财政赤字如何弥补是宏观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1978-1993年,财政赤字主要通过银行透支来弥补;1994年之后,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2006年,中国建立起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在赤字弥补方式转变的同时,赤字口径也作了相应的调整。2013年以来,财政赤字和债务管理体制正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改进,特别是,2015年地方债的正式启动,对相关体制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基于历年预决算报告,回顾赤字和债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细节与关键点,从中可见财政管理制度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所进行的变革,可感受到财政改革成就的来之不易。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