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国内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成井喷之势,特别是聚焦在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是通过整合中药成分与靶点数据库的信息,从“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的框架去预测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由于这类研究后续大多缺乏严谨的药理学实验验证,加上其研究对象仅限于特定方剂作用于特定疾病,导致其研究结论可信度较低,缺乏实际科学价值,研究结果与阐明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相距甚远。笔者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多年,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针对网络药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以下两点个人的建议。(一)聚焦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阐释。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疾病,比如清热解毒法是中医抗癌的重要法则,补肾法是中医抗老年痴呆的普遍治法。这意味着具有清热解毒、或具有补肾疗效的中药与复方,能够普遍地作用于西医肿瘤及老年痴呆。即清热解毒法、补肾法分别与西医肿瘤及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具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而这些具体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可以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来预测与指导。笔者结合前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基础,提出基于网络距离法探讨补肾法调控内质网应激防治AD的科学假说,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资助(82074278)。近期本团队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面预测了补肾方剂补肾益智方中两个天然产物蛇床子素及五味子醇甲B具有协同抗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内质网应激相关,预测结果在APP/PS1转基因动物模型上得到了验证(Phytomedicine,2023,已录用)。笔者呼吁更多的网络药理学从业者能够聚焦于更具普适性的中医药理论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内涵阐释,及其对中药发掘的指导价值研究。(二)拓展网络药理学应用领域,关注老药新用。国际上对网络药理学的关注一直是聚焦在药物重定位领域,但是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药物重定位研究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2020年受邀Med Res Rev杂志撰写了网络药理学方法在AD药物重定位方面的长篇综述,提出了整合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临床电子病历深度挖掘的老年痴呆药物发现框架,即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已上市药物潜在的抗老年痴呆活性,并基于大规模电子病历的队列回顾性研究验证预测药物与AD发病率之间的关系[Med Res Rev,2020,40(6):2386-2426]。该研究框架已在多个研究案例中成功实现[Nat Aging,2021,1(12):1175-1188;Alzheimers Res Ther,2022,14(1):7]。2022年,笔者整合了大规模的AD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框架预测AD的风险基因,并基于这些潜在靶标开展AD药物重定位研究,网络距离法预测结合大规模电子病历回顾性队列分析发现抗2型糖尿病老药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与AD疾病风险降低有关,网络分析结合体外人源小胶质细胞模型验证了吡格列酮的抗AD分子机制[Alzheimers Res Ther,2022,14(1):7]。该研究思路通过进一步的学科交叉,将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在大规模的临床数据中寻找证据,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也加速了药物的发现进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