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容积(EFV)与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关系, 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钙化(CAC)预测模型比较, 评价EFV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增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的疑诊冠心病患者。通过胸部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EFV与CAC。阻塞性冠心病定义为1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 心肌缺血定义为负荷及静息MPI可逆性灌注缺损, 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且至少1支狭窄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区域存在心肌缺血。两者均不具备或仅具备其一为无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据此将患者分为2组。收集、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AC及EFV参数。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EFV和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EFV能否在传统危险因素及CAC基础上提高对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预测。结果共纳入164例疑诊冠心病患者, 年龄(61.4±9.9)岁, 男性111例, 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患者62例(37.8%), 无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患者102例(62.2%)。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患者EFV显著高于无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患者[(135.63±33.29)cm3比(105.18±31.16)cm3, 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EFV每增加1个标准差, 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风险增加1.96倍(OR=2.96, 95%CI:1.89~4.62, P<0.01)。校正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CAC后, EFV是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独立影响因子(OR=4.48, 95%CI:2.17~9.23, P<0.01)。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联合CAC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模型上加入EFV后曲线下面积更大(0.90比0.85, P=0.04), 该模型95%CI为0.85~0.95, global卡方增加21.81(P<0.05)。结论 EFV是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 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CAC基础上, 加入EFV对于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伴心肌缺血具有增益价值。

  • 单位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