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索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肥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能够更好地指导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并为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进行网格布点采样,结合修改后的内梅罗公式作为土壤肥力定量计算模型,调查分析了该区域土壤肥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达到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一级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达到了四级水平,有机质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均处于五级水平。从空间格局上看,土壤综合肥力优良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土壤肥力较差和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中部和南部。不同的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顺序分别是平原>丘陵>低山,平坡>缓坡>斜坡>陡坡,坡向为西北>西>东>南>北>西南>东北>无坡向>东南,坡位是下部>中部=上部>谷部>平地>背部,土地利用方式为耕地>果园>竹林地>混交林地>纯林地>撂荒地>废弃宅基地。基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应对土壤肥力指数为"优"和"良"区域以保护为主,对评价为"中等"的区域以监测为主、提升自然修复能力,针对等级为"较差"和"差"的地区则需要较大的改善措施。
-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