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以前,口译活动的伦理意识主要体现为"从"与"通"等概念。汉代至唐宋期间,佛经翻译经历由兴起到繁荣的过程,期间涌现出丰富的翻译伦理思想。作为"伦理存在者"而非"自然存在者",佛经翻译家们不仅具有强烈的伦理意识,而且在实践中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守望翻译的基本伦理。佛经翻译的伦理思想以翻译实体之间的关系定位为中心,其内容和模式主要体现在翻译方法、翻译文体和翻译的"名"与"实"等的探讨中,表现出一般的道德陈述所具有的"名义性""语言性"和"实体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