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经济学的探索始于近代,不仅表现为针对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更有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学进行了体系构建层面的探索,然而当前学界尚未对后者予以充分关注。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一批具有不同理论背景的学者纷纷就中国经济学体系构建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文章着眼于那些有理论自觉并符合彼时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学理解的探索成果,深入挖掘一手文献,将其中呈现的主要观点划分为四类:以若干理论与应用问题为主要构成、以"哲学-理论-政策"为主要构成、参照《资本论》体系结构为主要构成、参照古典经济学"四分法"为主要构成。研究发现:(1)该探索搭建起了近代中国经济学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覆盖了包括中国经济历史演进、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经济运行、中国生产关系、工业化与农村经济建设、财政与金融改革等一系列问题。(2)该过程体现出的关于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在参照已有经济学说的基础上,关键要深入挖掘中国经济社会从传统到现代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独特问题。问题越是独特,越为学者们普遍重视,也就越可能孕育理论创新。(3)近代探索在研究内容上未能构建起为学界所公认而又能被后人加以沿用的体例,其直接原因是学者们对经济问题的理论抽象和提炼程度较低,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缺乏基本稳定的社会背景,以及落后的经济与科研水平无法孕育成熟系统的经济学说。因此,当前应进一步重视对中国经济典型化事实的发现,重视经济研究中对理论和规律的提炼,以此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体系构建。

  • 单位
    复旦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