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0份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探讨

作者:马跃飞; 林寿榕; 欧启水; 陈勇; 陈霞; 唐敏洁; 王炳龙
来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03): 357-360.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4.03.029

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5 700份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急诊和非急诊标本的不合格率差异,以及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固的比率。结果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溶血、凝固和标本量不合要求,主要与护士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有关。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高于其他科室(P<0.05),急诊标本不合格率高于非急诊标本(P<0.05),枸橼酸钠(1∶9)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固的比率最高(P<0.05)。结论检验科应建立完整的不合格标本识别和退回制度,并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临床沟通,共同探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措施,保证检验分析前质量。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