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大小在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产后42 d复诊的产妇40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肉自主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盆腔治疗。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对两组产妇在治疗前、治疗后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测量其静息状态、valsalva(瓦氏)状态肛提肌裂孔形态、大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肛提肌裂孔大小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裂孔大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除静息状态下周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静息状态下的前后径、面积,valsalva状态下的前后径、周长、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静息状态下前后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周长、面积及valsalva状态下的前后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在产后评估盆底功能及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应用方面,简便、易行,为临床提供了直接、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