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心理辅导课上,如何找到"分享无对错"和"价值观导向"之间的契合点?一堂好课是让学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想法、感受)就好,还是辅导教师把握价值导向,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本文认为以上两点不应该成为对立面,而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辅导教师在一堂课的四个阶段中,尽可能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安全、信任的氛围中说真话,表真情。但是,"真话"不一定是对的,很可能是错误价值观影响下的言行。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期,此时他们在课堂中、书本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进行着价值观的碰撞、对比和思考,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据此,心理辅导课需要有价值观导向,而且在四阶段中呈现不同的比重和方式。本文结合课例,具体分析了如何平衡"自由分享"和"价值观引导",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