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重度OHSS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降低中、重度OHSS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5 22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选择发生中、重度OHSS进行住院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OHSS组;选择同期接受IVF治疗、但未发生OHSS的53例患者作为非OHSS组。比较两组之间促排卵过程中的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并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做回归分析,利用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结果 (1)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为0.86%,发生时间为取卵后(13.9±5.3)d;进行新鲜移植的患者为37例,均成功妊娠。(2)OHSS组的PCOS患者比例和窦卵泡数均显著高于非OHSS组(P<0.05);OHSS组的Gn用量、HCG日的E_2值和直径大于11mm的卵泡数均显著高于非OHSS组(P<0.05)。(3)窦卵泡数与OHSS发生有关,且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4)ROC曲线显示AFC的诊断界值为≥16.5个,敏感性为70.5%,特异性为66%;HCG日直径大于11mm的卵泡数的诊断界值为≥13.5个,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56.6%;HCG日E_2水平的诊断界值为≥13 347.79pmol/L。结论窦卵泡数≥16.5时能够更好地预测中、重度OHSS的发生,其次是HCG日直径在11mm以上的卵泡数≥13.5时能够较好的预测中、重度OHSS的发生。

  • 单位
    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