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我国内忧外患严重,灾荒发生频繁,随着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变化,传统的灾荒救助体制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由此出现的救灾主体地位的变化、救灾意识观念的更新以及新型救灾模式的产生,都对传统的荒政体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影响。但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荒政管理体制的松弛以及社会救灾资金的匮乏,使得近代兴起的官民合办的赈灾模式并未取得其应有的救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