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下,底层文化资本已成为解释农村学子如何取得高学业成就(考入大学)的代表性观点之一,但其仍因个人主义叙事、忽视教育资源不平等现状而备受批判。底层文化资本在被提出之时便强调对能动与结构双重因素的动态把握,却鲜有研究对其展开探讨,这种空缺导致学界对底层文化资本的认知偏差。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运用结构化理论,探究农村籍大学生在与结构的互动中如何建构底层文化资本。研究发现,结构性张力引发自我认同的调适,激活了农村籍大学生参与学业竞争的主动性,推动了底层文化资本的建构,而对自我认同的重构进一步衍生了反身性实践,最终促成底层文化资本的建构。追寻自我认同的建构逻辑破解了底层文化资本的个体化归因、创生因果谬误问题,也回应了既存的研究争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