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竟陵派“性情”说与“真诗精神”观

作者:李永贤; 周道河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0(02): 91-99.
DOI:10.16366/j.cnki.1000-2359.2023.02.13

摘要

明代诗人对“真诗”的追求多强调主体“性情”之真,他们因对于“性情”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出相异的诗学主张。钟惺、谭元春论“真诗精神”,分别从德性与才性两个方面对主体“性情”提出要求:一、主体德性之正,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不能违反儒家伦理之道,是对“风雅”精神的继承;二、主体才性之奇,强调诗歌应展现出文采之奇秀与语言之简练,是对道家自然观的阐发。为了获取“真诗精神”,他们认为需要用“养气”的方式涵养主体“性情”,进而通过虚静内心和饱读诗书的路径加以修炼。“养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主体之“性情”与古人相合,德性与才性相融并呈现出“厚”的状态,便构成了“真诗精神”的外在特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