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有效修复江苏近岸海域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自然资源及评价增殖放流效果,于2019年5月,在江苏近岸海域,利用锶元素耳石指纹标记技术,开展大黄鱼标记放流试验,并于2019—2020年在江苏沿海3市近海海域,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回捕调查。结果表明,经质量浓度18.00 mg/L锶离子处理的大黄鱼幼鱼,在距离耳石核心0.60~0.80 mm处,形成明显的锶元素指纹标记;增殖放流后,海上调查中捕获大黄鱼的站位数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相对重要指数(IRI)有一定程度的上升;2019—2020年回捕的400尾大黄鱼中,有8尾可以判定为大黄鱼标记鱼,其中1龄和2龄个体各3尾,3龄个体2尾,1龄样品占回收样品总数的0.75%,略低于2019年标记大黄鱼放流的比例(0.91%)。指出,回捕的大黄鱼主要出现在吕四、如东、琼港等海域,说明放流标记鱼,在江苏海域中能够存活、生长和索饵洄游,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
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