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1.0 mmol·L-1水杨酸(SA)处理‘徐香’猕猴桃果实,测定果实在常温(23±2)℃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硬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精氨酸分解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物质含量的变化,探究SA处理延缓猕猴桃果实采后衰老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与对照(不处理)相比,贮藏第20天时,SA处理果实的失重率较对照降低13.77%,硬度较对照提高78.25%,表明SA处理有效抑制了猕猴桃果实硬度和鲜重的下降。(2)贮藏第20天时,SA处理果实的PG活性(13.61μg·g-1·h-1)显著低于对照(16.77μg·g-1·h-1);猕猴桃果实中的MDA含量在贮藏第15天时差异最大,SA处理较对照降低33.40%。(3)与对照相比,在贮藏过程中SA处理显著促进了果实中鸟氨酸的累积以及精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升高,同时抑制了多胺氧化酶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并显著提高了猕猴桃果实中多胺(腐胺、精胺、亚精胺)的累积。(4)与对照相比,SA处理显著诱导了猕猴桃果实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增强,并促进了果实中一氧化氮(NO)的累积,且在贮藏第5天以后果实中的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研究发现,SA能够显著延缓常温下猕猴桃果实的采后衰老进程,这可能与SA触发了果实中精氨酸分解代谢的不同途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