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眼眶平衡减压术与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GO)高眶压的手术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 纳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眼眶内外壁平衡减压术或鼻内窥镜行内下壁减压术的GO患者56例, 随访6个月。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2个组, 平衡眶减压术组24例33眼, 采用经泪阜结膜入路的内壁减压术联合保留眶缘的眶深外壁减压术;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组36例51眼, 采用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对2个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细节、影像学资料、手术前后眼球突出度变化、眶压变化、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 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平衡眶减压术组术前和术后眼球突出度分别是(21.03±3.11)mm和(17.06±2.55)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组术前和术后眼球突出度分别是(20.51±3.53)mm和(16.28±2.96)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眶减压术组和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组术后眼球回缩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眶压, 术后随访6个月后眶压恢复正常;平衡眶减压术组与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组中合并有压迫性视神经病变(DON)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24、-4.376, 均P<0.01);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组术后BCVA提高量为0.72(0.40, 0.80), 高于平衡减压术组的0.48(0.25, 0.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8, P=0.016);平衡减压术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1.2%(7/33), 低于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组的47.0%(24/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8, P=0.017)。结论眼眶平衡减压术和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均可有效改善GO患者眼球突出情况, 降低眶压。与眼眶平衡减压术比较, 对于合并有DON的患者, 经鼻内窥镜内下壁减压术对视力的改善更明显, 但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