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

作者:雷金来; 丛雨轩; 庄岩; 张斌飞; 魏星; 魏巍; 付亚辉; 王鹏飞; 温世明; 王虎; 黄海; 韩爽; 刘曙光; 王宝辉; 柯超; 张堃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 19(02): 103-10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72.6岁。根据术前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9例,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41例,术前不使用氨甲环酸。术前1d、术后第1、3天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术后3d内红细胞输入量,根据公式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 632.3±849.2)mL,隐性失血量平均为(1 270.9±623.3)mL,输血率为2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 014.8±924.7)mL、(1 549.1±624.9)mL、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361.4±154.3)、(465.7±19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0 d,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1、0例患者发生伤口裂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结论 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