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异性性传播病例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为涪陵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2010—2021年新报告现住址为重庆市涪陵区、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HIV/AIDS,采用SPSS 26.0软件对病例人口学特征和感染途径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0—2021年经异性性传播的HIV/AIDS为506例,男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51.38%),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和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居多,分别占48.07%和45.86%;各年龄组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0~24岁年龄组占91.18%,25~49岁年龄组占52.24%,≥50岁年龄组占41.85%;已婚有配偶、离异或丧偶和未婚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4.95%、54.26%和65.00%;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0.74%、50.91%、43.75%、60.00%和69.57%;地区分布中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重庆市涪陵区户籍占50.83%,重庆市其他区县户籍占48.99%和非重庆市户籍占50.00%,以上传播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职业HIV/AIDS异性性传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4)。结论 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HIV/AIDS异性性传播病例的构成因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而不同,25~49岁年龄组、男性、已婚有配偶、文化程度为初中、职业为农民的人群因非婚非商业感染风险更大,应针对传播特征,因地施策,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控制HIV/AIDS经异性性传播。
-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