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秦岭中生代构造体制发生了重大调整,由南北向主构造应力场向近东西向主构造应力场的构造体制转换,在此过程中岩石圈发生大规模拆沉减薄并诱发强烈的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印支期花岗岩类主体成岩时代为三叠纪,成岩年龄介于230~200Ma,花岗质岩浆活动高峰期为220Ma±;显示具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以壳源为主,形成构造环境与秦岭主碰撞造山后期由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换的构造应力松弛阶段有关。燕山期花岗岩主体成岩时代为早侏罗-早白垩世,成岩年龄介于200~100Ma,花岗质岩浆活动高峰期为140Ma±;显示具I型向I-A过渡型再向A型演变的特征,岩浆源区以上地幔或壳幔混源为特点,形成构造环境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远程效应有关。东秦岭早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类成矿作用时限介于230~200Ma,成矿高峰期为210Ma±;晚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成矿作用时限介于200~125Ma,成矿高峰期为130Ma±。印支期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成矿作用整体构成了秦岭成矿带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暗示东秦岭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具有多期与多阶段和中生代集中成矿的特点。
-
单位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