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肝硬化患者发生骨量丢失的临床特征,探讨肌少症对发生骨量丢失的影响、识别肝硬化骨量丢失的危险因素以及探讨人体成分分析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2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确诊肝硬化的患者92例。根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分为骨量丢失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57例)和骨量正常组(35例),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和人体成分分析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修正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发生骨量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量丢失组的年龄(t=-3.597)、女性占比(χ2=8.393)、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Z=-3.068)、β-I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t=-2.784)和肌少症占比(χ2=13.884)高于骨量正常组,降钙素(CT)(Z=-2.340)和L3-骨骼肌指数(L3-SMI)(t=4.621)低于骨量正常组(P值均<0.05),骨量丢失组的肌肉总量(Z=-2.952)、右上肢肌肉量(Z=-2.929)、左上肢肌肉量(Z=-2.680)、右下肢肌肉量(Z=-3.366)、左下肢肌肉量(Z=-3.374)、推定骨量(t=2.842)、身体水分量(Z=-2.779)、基础代谢率(BMR)(Z=-3.153)、L1~L4低骨密度(BMD)和股骨颈BMD(t=9.789、t=10.280、t=10.832、Z=-7.298、t=8.945)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值均<0.05)。人体成分分析的肌肉总量、躯干部及四肢肌肉量、推定骨量、BMR、身体水分量与L1~L4 BMD和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值均<0.05),脂肪量与L1~L4 BMD呈正相关(P值均<0.05)。肌少症(OR=8.737,95%CI:2.237~34.129,P=0.002)、年龄(OR=1.094,95%CI:1.019~1.175,P=0.013)、N-MID(OR=1.095,95%CI:1.019~1.176,P=0.014)是肝硬化发生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女性、合并肌少症、N-MID升高、β-CTX升高、CT降低、低肌肉量、低推定骨量、低BMR和低身体水分量是肝硬化发生骨量丢失的特征,肌少症、年龄和N-MID是肝硬化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详细评估人体成分变化有助于发现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异常。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