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为了更好探明我国中小学生的运动能力状况,首次从自身运动能力的视角探索学生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不平衡性特征,通过构建男、女生不同年级运动能力的结构方程,为学生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主要采用实验测试、因子分析、系统聚类等研究方法,对石家庄、西安、成都等城市8 618名中小学生的14个动作进行测试。结果 影响男生运动能力的主要因子为YBT右平衡、YBT左平衡、直膝抬腿、体旋、肩部柔韧、非对称手拍脚、沙包投准、深蹲,代表了男生整体运动能力72%的特征。手眼协调、神经反应、身体快速反应等运动能力贡献率较低。影响女生运动能力的主要因子为体旋、YBT右平衡、5 m三向折返跑、非对称手拍脚、过栏架步、YBT左平衡、双手拍球、直膝抬腿,代表了女生整体运动能力73%的特征。髋关节稳定灵活能力、肩关节稳定、神经反应、物体精准控制等运动能力对整体能力贡献率偏低。结论 中小学男、女生运动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龄段、各项运动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非衡性特征,各子能力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造成男、女生运动能力非衡性的原因也不相同。
-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