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孕期大鼠尼古丁暴露模型,并在孕期进行电针足三里治疗,观察围产期子代宫内生长迟缓(IUGR)、新生大鼠肺脏发育的变化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的改变,探讨尼古丁暴露所致发育不良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20只雌性孕期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4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从孕期第6天至分娩前给予呼吸道静式染毒,对照组大鼠同时放置于染毒箱内,但不进行染毒处理。造模当日电针组大鼠经束缚后进行电针足三里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仅进行束缚,不做任何治疗。所有大鼠均自然分娩,收集各组大鼠分娩新生鼠数量和体重,计算IUGR的发生率。经21 d哺乳后,采用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对三组新生鼠肺功能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孕期尼古丁摄入量与新生鼠体重、肺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分娩后,空白对照组雌鼠分娩新生鼠7~10只,平均(8.78±1.25)只;模型组雌鼠分娩新生鼠4~8只,平均(6.71±0.95)只;电针组雌鼠分娩新生鼠6~9只,平均(7.96±1.25)只,组间比较雌鼠分娩新生鼠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组雌鼠分娩新生鼠数量相比电针组、空白对照组均降低(P<0.05),电针组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但各组新生鼠雌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方面,空白对照组新生小鼠体重5.8~9.0 g,平均体重(7.33±1.14)g,模型组新生小鼠体重3.4~8.3 g,平均体重(6.34±1.58)g,IUGR 25例,发生率为26.60%,电针组新生小鼠体重4.5~8.6 g,平均体重(7.09±1.25)g,IUGR 20例,发生率为8.97%。组间比较,三组新生鼠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组新生鼠体重与电针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5),IUGR发生率相比电针组提高(P<0.05)。而电针组与空白对照组在新生鼠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鼠分娩21 d后,PIF、PEF、MV以及肺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PIF、PEF、MV以及肺指数相比空白对照组均降低,电针组PIF、PEF、MV以及肺指数相比模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电针组新生鼠出生体重与肺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三组大鼠间的血浆ACTH、COR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血浆ACTH、CORT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电针组大鼠血浆ACTH、COR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对尼古丁暴露孕期大鼠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鼠IUGR的发生率,且有利于改善新生鼠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