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琼教授是西南环境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她长期从事环境史、灾荒史、灾害文化、生态文明等研究,在环境史领域首次提出环境疾病、环境灾害、生态边疆、边疆环境史和环境口述史等具有标志性的学术概念、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民族研究》《清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思想战线》《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录13篇;代表性专著有《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2021年)、《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2007年);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是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的首席专家。她的学术成果多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并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云南省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2016年向全国人大提交的生态文明教育议案,被生态环境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采纳并实施。她先后当选云南大学首批“东陆学者”、云南省“云岭学者”,并被评为云南省“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周琼教授是环境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学者。她在国内高等院校率先于历史学学科体系下开展环境史学科建设,开辟了环境史史料学和研究方法教学,倡导将田野调查作为推进环境史研究的重要路径。她探索并形成集环境史学科建设、环境史教育教学、环境史人才培养、环境史创新团队建设和环境史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于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在中国环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上确立起一个视野宏阔的分析框架。受《鄱阳湖学刊》编辑部的委托,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徐艳波博士围绕当前环境史研究的基础问题、转向与经世致用等对周琼教授进行了访谈。现将访谈内容分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