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PICU危重患儿25-轻基维生素D[25(OH)D]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VDBP)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符合条件的危重症患儿295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收集儿科门诊体检正常儿童4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于住院第1天和第7天(在PICU住院达7d者)各抽2份2ml血,分别检测血清25 (OH) D和VDBP水平;对照组正常儿于入组当天抽取2份2 ml血,采用相同方法检测25(OH)D和VDBP水平。通过血清总钙、28 d病死率、器官衰竭率、住PICU时间、机械通气率、PRISMⅢ评分等判断预后。结果 (1)295例患儿中,各系统疾病患儿25(OH)D缺乏率、VDBP水平下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的25 (OH)D、VDBP水平较对照组低[(61. 38±29.42) nmol/L比(97.11±30.11) nmol/L;(514. 36±211.13)μmol/L比(840. 82±448. 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5 (OH) D充足(n=85)、不足(n=97)、缺乏组(n=113)间VDBP水平、第28天病死率、器官衰竭率、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5(OH)D缺乏及不足患儿比充足组患儿住PICU时间更长,PRISMⅢ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入住PICU第7天较第1天25(OH)D升高[(71. 14±31.78)nmol/L比(60.65±30.77)nmol/L,P<0.05],VDBP水平升高[(532.23±148.49)μmol/L比(484.73±128.17)μmol/L,P<0.05],PRISMⅢ评分降低[2.0(0.0~5.0)分比5.0(3.0~8.0)分,P<0.05]。(5)295例危重患儿中,第28天存活257例(87. 1%)、死亡38例(12. 9%),死亡组较存活组25 (OH) D水平更低[(51. 17±29. 65) nmol/L比(62. 89±29. 15) nmol/L,P <0. 05],PRISMⅢ评分更高[8. 5 (5. 0~14. 3)分比4.0(1.0~7.0)分,P<0.05]。结论危重患儿普遍存在25(OH)D、VDBP水平不足或缺乏。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的危重症患儿临床预后较维生素D充足者差。25 (OH)D水平变化与VDBP水平变化不完全一致。
-
单位浏阳市人民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