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2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3例, 女42例;年龄为(64±8)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性切除+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和发生转移患者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 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分别为30、61、75、7例, 3、41、79、50例, 101、46、18、8例和0、2、10、0例, 0、0、5、7例, 4、3、2、3例, 两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 -2.49, -2.22, P<0.05)。(2)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期、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48, 3.26, 2.03, 95%可信区间为1.02~6.01, 1.21~8.80, 1.18~3.51,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01, 2.26, 95%可信区间为1.35~11.96, 1.26~4.06, P<0.05)。食管受侵犯长度为>3 cm且≤4 cm 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是≤1 cm的9.47倍。(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下纵隔第110、111、11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7、50、27枚;其中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 >1 cm且≤2 cm, >2 cm且≤3 cm, >3 cm且≤4 cm患者第110组和第111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69、42、4、12枚和23、17、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4、1、4枚和0、0、2、0枚, 不同食管受侵犯长度患者第110组和111组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5, 7.30, P<0.05)。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为6.49%(12/185), 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3.81%(4/105)、6.12%(3/49)、10.00%(2/20)、27.27%(3/11);其中发生下纵隔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2.86%(3/105)、6.12%(3/49)、5.00%(1/20)、27.27%(3/11), 4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 P<0.05)。结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食管受侵犯长度的增加, 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上升。
-
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