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构建水下爆炸致兔急性心肺损伤模型,通过观察各组模型动脉血氧分压及心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的差异,评估乌司他丁的治疗效果。通过分析乌司他丁治疗下模型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水下爆炸急性心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爆炸损伤组、低剂量乌司他丁组和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利用水下爆炸装置对爆炸损伤组、低剂量乌司他丁组和高剂量乌司他丁组造成急性心肺损伤,并在致伤后即刻对低剂量乌司他丁组和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分别进行2.5万U/kg和10万U/kg的乌司他丁治疗。检测实验兔在爆炸后4 h、12 h、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水平。爆炸24 h后测量家兔的心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结果动脉血氧分压检测结果提示:爆炸损伤组实验兔在致伤后4 h、12 h、24 h的PaO2分别为(84.97±6.41)、(79.13±9.92)、(78.24±3.53)mmHg,与正常对照组4 h(92.15±4.13)、12 h(89.39±7.54)、24 h(90.24±9.33)相比均明显下降(P=0.042,P=0.018,P=0.002),而低剂量和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并未观测到PaO2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爆炸损伤组动物的心肌组织和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均显著升高(P=0.037,P=0.028)。高剂量乌司他丁组的心肌组织湿干重比值明显低于爆炸损伤组(P=0.047)。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提示:与爆炸损伤组相比,低剂量乌司他丁组的血清TNF-α含量在爆炸后12 h和24 h均明显降低(P=0.018,P=0.013);高剂量乌司他丁组的血清TNF-α含量也在爆炸后24 h低于爆炸损伤组(P=0.004)。低剂量乌司他丁组和高剂量乌司他丁组的血清NE含量均在爆炸后24 h显著低于爆炸损伤组(P=0.007,P=0.036)。高剂量乌司他丁组的血清IL-8在爆炸后4 h、12 h、24 h均显著低于爆炸损伤组(P=0.024,P=0.007,P=0.011)。结论成功建立了靶向致伤心肺的水下爆炸伤动物模型,初步证明了乌司他丁对水下爆炸致急性心肺损伤的治疗价值,为未来海上战伤救治提供决策依据。
-
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