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学生“一听就懂,转眼即忘”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时有发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经过多重实践,发现问题的提出能驱动解题方法的形成,并对获得知识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能厘清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为此,笔者以一道一次函数题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怎样将“方法形成”落实到问题教学研究中.1 巧妙导入,抛出问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等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导入时,紧扣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障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学习行为.因此,巧妙地导入难度适中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抛砖引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