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牧草饲用成分在植株中的分布规律及其适宜刈割高度

作者:许能祥; 董臣飞; 张文洁; 程云辉; 顾洪如; 丁成龙
来源:中国草地学报, 2021, 43(01): 34-42.
DOI:10.16742/j.zgcdxb.20190078

摘要

在收获期将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se)、玉米(Zea mays)和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3种C4禾本科牧草不同节位的茎秆、叶片和叶鞘分离,分别测定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等饲用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玉米IVDMD和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高丹草和象草(P<0.05);玉米和高丹草的NSC含量显著高于象草(P<0.05);象草NDF和ADF含量最高,玉米的最低。玉米叶片CP含量高于茎秆和叶鞘,但象草和高丹草茎秆CP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叶鞘(P<0.05);象草CP含量随着节位的降低逐渐升高,高丹草则相反。3种C4牧草不同节位叶鞘和叶片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低于茎秆(P<0.01),其中高丹草茎秆WSC含量显著高于玉米(P<0.05),象草的最低;高丹草倒3~4节茎秆中的WSC含量最高,倒9~10节显著降低;玉米倒3节后茎秆中的WSC含量逐节升高,倒8~10节最高;象草茎秆WSC含量呈现V字形变化,倒1~4节逐节下降,随后逐节升高,倒11节最高。因此收获玉米应降低留茬高度,而高丹草和象草适宜刈割高度分别为倒8节和倒11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