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2年在海南无核荔枝上发现一种僵果病,与海南常见的荔枝病害炭疽病、酸腐病病症差别明显,主要为害幼果,发病时幼果果实外观无明显变化,但无核荔枝完成疏果后,果实蚕豆大小时,发病果实的外果皮变暗,刨开后内果皮发生不规则褐变,果实不再膨大,形成僵果,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试验对该病害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入侵途径和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鉴定、ITS、RBP2和TEF1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引起无核荔枝新型僵果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pernambucanum(伯氏镰刀菌)。无核荔枝幼果期果实果皮受到农事操作、风、刺吸性昆虫为害等损伤后,易受到病原菌入侵发病,而果实表面无伤口时不发病。病原菌入侵主要集中在果实纵经小于10mm的幼果期,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保护组织的增加,伤口的减少,该病原菌难入侵,果实发病率快速降低。基于TUB基因序列,以F.pernambucanum及其他分离获得的镰刀菌属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设计筛选出一对伯氏镰刀菌特异性引物,构建了基于普通PCR 的快速高效分子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灵敏、高效,可用于指导无核荔枝僵果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