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丛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樊竹; 孟木琳; 邬光福; 李少红; 朱文增*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21, 48(02): 181-225.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2.048

摘要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法对MCAO大鼠的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头穴丛刺法治疗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头穴丛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将头穴丛刺组与模型组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造模当天起,头穴丛刺组予每日一次的头穴丛刺治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不做治疗。分别在造模后1 d、7 d、14 d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并取材。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层半暗带区突触间隙宽度、突触界面曲率及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的变化。结果 (1)各时间点头穴丛刺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模型组,但1 d时,头穴丛刺组、模型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14 d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头穴丛刺组、模型组的突触各形态学参数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7 d时:头穴丛刺组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头穴丛刺组的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间隙宽度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突触界面曲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突触形态可塑性的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