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阳山金矿带是西秦岭金矿带已探明金储量最大的独立金矿区,其矿化样式主要为微细浸染状矿化,其次为石英脉型矿化,可见金与"不可见金"均有发育,该金矿带是研究造山型金矿金赋存状态的理想地区,其研究成果对理解金成矿作用和过程以及指导选矿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翔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将成矿期划分为早阶段(黄铁矿-石英)、主阶段(黄铁矿-毒砂-绢云母-石英)和晚阶段(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综合应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等技术,剖析阳山金矿带不同成矿阶段金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成矿早、主阶段以微细浸染状硫化物矿化为主,金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而成矿晚阶段以脉状矿化为主,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的变化,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压力逐渐降低,成矿流体成分由富As流体演化为相对贫As且富Sb的流体。

  • 单位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