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对比剂碘克沙醇在常规临床应用中的迟发药物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方法:在全国95个医学中心连续入组20 185例使用碘克沙醇的患者,记录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哮喘、既往对比剂反应史等)、对比剂资料(如给药剂量、碘浓度等)、给药过程资料(给药途径、注射方式、注射流速、给药前碘克沙醇是否加热等)及人口学资料。使用碘克沙醇后,观察记录1小时内的急性不良反应及1小时后至7天内的延迟不良反应。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迟发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碘克沙醇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其中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0.58%,延迟不良反应发生率0.97%。迟发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以皮肤系统反应最常见,发生率0.68%,包括皮疹、荨麻疹和瘙痒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71,P=0.036)、年龄(OR=0.82,P=0.001)、动脉给药途径(OR=0.21,P<0.001)、使用前加热(OR=1.44,P=0.036)、注射流速(OR=1.28,P=0.001)、既往对比剂反应史(OR=16.04,P<0.001)是迟发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人群使用碘克沙醇迟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男性、年龄、动脉给药途径、使用前加热、注射流速、既往对比剂反应史是碘克沙醇迟发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