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殖民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必然走向在黑格尔和马克思那里得到了有效论证。黑格尔从经济角度将"需要的体系"作为市民社会的主体结构,论证其不断扩张的欲望必将自身推向海外,并最终通过贫困问题导引出殖民地,希冀以此作为市民社会困境的解决路径之一。马克思则主要从资本逻辑角度,指认了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市民社会必然会突破民族界限实现普遍化,但由于资本自身的界限使其不可能通过修补的方式完成对自身困境的克服。这是二人的根本分歧之处,也体现了马克思在市民社会殖民性问题上对黑格尔的超越。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具有同步性,也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才可以得到根本解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