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江西省近10年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收集2011年5月—2020年12月于江西省寄生病防治研究所就诊的并殖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41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为(29.69±20.94)岁,其中18~59岁占51.2%(21/41);男性29例,女性12例;病程10 d~5年;患者来自江西省8个设区市,其中宜春市最多,占43.9%(18/41)。发病前有饮生溪水史的患者占48.8%(20/41),食生/半生溪蟹河虾史的占31.7%(13/41),抓玩溪蟹史的占9.7%(4/41),无明确食生或半生食物史的占9.7%(4/41)。混合型占39.0%(16/41)、胸肺型占26.8%(11/41)、皮肤型占14.6%(6/41)、腹肝型占12.1%(5/41)、脑型占7.3%(3/41)。41例患者的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均升高,最高为17.74×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最高为76.34%; 21例(51.2%)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最高为44.10×109/L;患者血清抗并殖吸虫IgG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多种寄生虫有交叉反应,其中与血吸虫的交叉反应率为58.5%(24/4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显示,22例患者胸部双侧或单侧呈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5例局部包裹性积液,3例合并心包积液;胸部CT平扫结果显示,9例肺内可见散在斑片状、结节状密度增高影,10例病灶内可见隧道征,1例呈肺不张;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显示,6例脑型并殖吸虫病患者呈出血灶、环形、类环形囊性病灶、多发结节,呈聚集、迁移状和隧道样改变;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显示脑内多条短轨道样低信号影及类圆形低信号影。3例患者行皮下包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瑞氏染色后显微镜下查见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及梭形竹叶状夏科-雷登结晶。41例患者病原学检查均未检出并殖吸虫虫卵或虫体。41例患者经1个以上疗程治疗后均治愈。江西省并殖吸虫病呈散发,应结合流行病学史、血清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等资料综合分析诊断,吡喹酮治疗预后佳。
-
单位江西省监狱局中心医院;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