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南海东北部台湾西南岸外MD18-3569柱状样岩芯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TOC),探讨了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以来南海东北部有机碳通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为0.13%~0.40%和0.017%~0.061%,均呈冰期高、全新世低的特征;C/N比值和有机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90~8.58和-25.15‰~-22.61‰,指示了研究站位海陆混合的有机碳来源,海源有机碳主要来自于海洋初级生产者(海洋藻类为主),陆源有机碳主要来自台湾西南部河流。海陆端元模型计算的海陆有机碳通量结果显示,海源有机碳和陆源有机碳通量分别为0.01~0.12 g·cm-2·ka-1和0.05~0.21 g·cm-2·ka-1。LGM以来,海源有机碳通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冰期高海源有机碳通量可能是由于冰期较强东亚冬季风加强海水垂向混合,导致上层海水营养物质含量升高,从而提高了海洋初级生产力;陆源有机碳通量呈自LGM以来的上升趋势,可能主要受到东亚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对台湾西南河流通量的影响,冰期以来的海平面变化通过改变河口位置也对这一过程起到了一定作用。这表明LGM以来,东亚季风系统对南海东北部有机碳埋藏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单位同济大学;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