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明确稻田主导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杀卵作用,为科学安全高效防控稻纵卷叶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稻田主导的8种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毒死蜱、茚虫威、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和噻嗪酮),比较不同杀虫剂对不同日龄卵的毒杀效果及其对初孵幼虫存活和卵后续发育的影响。【结果】选择产后1-4日卵进行处理发现,氯虫苯甲酰胺对卵的校正孵化抑制率在10.42%-100.00%之间,杀卵活性最强。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处理1日龄和3日龄卵时毒力较大(LC50为2.123和1.904mg/L),处理1日龄卵可导致卵无法正常发育成胚胎,说明其在稻纵卷叶螟卵初产时防治更佳。吡虫啉对卵的校正孵化抑制率在20.00%-91.67%之间,杀卵作用最强。3-4日龄卵经吡虫啉处理后卵孵化受抑制,此时期处理卵对稻纵卷叶螟的杀卵效果最好,初孵幼虫的致死率更高,说明其可在产卵2日后防治。【结论】8种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杀卵活性最强,其在卵初产时处理杀卵效果最高,吡虫啉和噻虫嗪对稻纵卷叶螟也具有一定杀卵作用,其中吡虫啉的杀卵作用更强,其更适宜处理产后3-4日龄卵。
-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贵阳学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