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晚发现的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计算晚发现比例;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各年度晚发现比例的变化趋势;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计4 464例,其中晚发现病例1 248例,晚发现比例为27.96%。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χ2=7.655,P<0.05)。蒙古族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6,P=0.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和样本来源是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晚发现比例升高,其中与0~19岁组相比,50~59岁组及60岁以上病例OR值(95%CI)分别为8.859(5.078~15.456)和8.117(4.480~14.707);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高中或中专以及初中的晚发现风险较高,其OR值(95%CI)分别为1.290(1.068~1.566)和1.270(1.055~1.533);与医疗机构相比,检测咨询和其他来源的OR值(95%CI)分别为0.570 (0.469~0.681)和0.430 (0.342~0.538)。结论 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逐年升高,蒙古族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变化不明显。年龄、文化程度和样本来源是造成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推动病例的早期发现。
-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