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使其获得了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地位并为世人所瞩目。从空间范围看,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八个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内河水道系统,也是仅次于长江的国内第二大黄金水道。从历史文化意义看,大运河凝聚了中国历代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传统智慧。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不仅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解决了重大国计民生问题,更是将历代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从而积淀了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新时代,大运河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标识,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保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具有深远意义。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充分认识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开始付诸行动,但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地区和城市对于"如何建设""建成什么样"仍然是存在疑问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论解读,更要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城市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 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