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病人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ACI病人共106例,根据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0~2分)及预后不良组48例(3~6分),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间年龄、心房颤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CBS)、侧支循环Tan评分、NIHSS评分以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OR=1.426,95%CI:1.023~1.989,P=0.036)、基线NIHSS评分(OR=1.144,95%CI:1.020~1.284,P=0.022)以及END(OR=25.818,95%CI:2.523~264.182,P=0.006)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循环Tan评分(OR=0.249,95%CI:0.115~0.540,P<0.001)是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NLR、侧支循环Tan评分、基线NIHSS评分及END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657、0.832、0.743及0.681。结论 老年AACI病人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众多,溶栓前的NLR、侧支循环Tan评分,基线NIHSS评分及END对病人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