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四逆萸连汤对内镜阳性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内镜阳性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四逆萸连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烧心、反酸症状积分分别为(1.39±0.98)、(1.29±0.6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78±0.66)、(2.93±0.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47、15.394, 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烧心症状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对照组分别为5、6、10、23例,治疗组烧心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87, 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反酸症状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9例,对照组分别为6、7、14、17例,治疗组反酸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60, 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中医证候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6、11、22例,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75, 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疗效痊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5例,对照组分别为10、8、7、19例;治疗结束后12个月,治疗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疗效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对照组分别为6、4、10、24例;治疗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57、4.020, P<0.05)。结论 采用四逆萸连汤治疗内镜阳性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其改善主要反流症状及食管黏膜炎症的近期疗效与传统西药相当;改善食管黏膜炎症的远期疗效优于传统西药,改善主要反流症状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