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博物馆文物展陈环境空气中真菌数量及其群落特征

作者:雷琼; 肖璇; 马立安; 章俊; 詹亚斌; 方芳; 邱祖明*
来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 31(02): 68-76.
DOI:10.16334/j.cnki.cn31-1652/k.2019.02.010

摘要

存在于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极其丰富,空气中有害微生物对文物安全和游客健康构成威胁,国内外博物馆均开展了馆内空气微生物的研究。为研究荆州博物馆文物展陈环境空气中真菌数量及种群分布,调查潜在的有害微生物,采用自然沉降法对3个展柜及其所在的展厅进行空气真菌采样。对分离到的真菌菌株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并分析群落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展厅中真菌数量范围为17~74 CFU/m3,展柜中真菌数量在12~21 CFU/m3之间,青铜器和木漆器的展柜中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展厅(P<0.05);纺织品展柜和展厅中真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共发现19属真菌,展柜空气中分离出8属真菌,展厅空气中分离出17属真菌。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分别占真菌总数的24.76%、22.86%,为优势真菌。枝孢属普遍存在于展厅和展柜中,小球腔菌属主要存在于展厅中,卵形孢霉(Oospor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为展柜特有菌。总体而言,荆州博物馆展陈环境中展厅真菌数量和种类多于展柜,木漆器展厅真菌数量最高,种类最丰富。博物馆展厅和展柜在6月和7月温度、相对湿度有利于真菌类微生物滋长,枝孢属和小球腔菌属作为展陈环境中优势菌属,在适宜的环境下,容易大规模生长,对文物或人体具有一定危害,可采取空气消毒措施。该研究结果对了解馆内空气污染现状,保护游客健康和文物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