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海南省人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同济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华东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省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