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见,幼儿的多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所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学前教育人的关注与响应。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大家发现可以让幼儿实现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真游戏"并不多,有的教师在游戏中指导过多,成为游戏的"导演",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失去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体现幼儿的游戏主体性;有的教师则过度放手,无视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或是选择的游戏主题不够积极健康,使得游戏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