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践"在马克思涉及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话语中占有突出地位,但是在总体上它处于筹划历史哲学的语境中,是一个元哲学观念,而非一个哲学概念。作为元哲学观念,"实践"具有完全不同于哲学概念的存在表现和逻辑属性,不具有哲学建构资质,不能直接进入哲学理论体系的话语建构中。一旦忽略了元哲学和哲学的这种话语差别而把元哲学观念误作哲学概念,就会导致理论思维的瘫痪。"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哲学探索,虽然其学术意图在逻辑上可以接受,但正是由于没有清晰意识到"实践"的这种元哲学性质而把它当作一个哲学概念来使用,所以造成研究程序的残缺和混乱,最终导致理论推进出现严重困难和思想建树的贫乏。对"实践唯物主义"课题本身的逻辑分析表明,它应该具有复杂的研究结构,其中最重要和出人意料的是,它触及而且不可回避那个一直纠缠哲学史的存在概念的追问问题,"实践唯物主义者"必须勇敢地承担、捕捉存在概念的任务,并成为哲学史上第一个征服存在概念的形而上学胜利者。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