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棚房"专项整治是治理农地非农化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效果,但在治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政策实践偏移,表现在治理过程"一刀切";治理政策边界模糊;部门政策缺乏协同;政策时效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存在制度性非匹配;运动式治理的短期性和事后性。针对以上政策实践问题,提出以下思考:一是上级政府公共政策的传递与基层政府的政策实践需保持一定弹性;二是提高公共事务治理中的部门政策协同性,促进行政执法合理有效;三是公共政策的制定需兼顾前瞻性、规范性、时效性,稳定相关农业经营主体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