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病变区有存活心肌的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对比行冠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探讨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介入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62例,经心脏磁共振检查提示病变区有存活心肌,分为行PCI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螺内酯、新活素、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PCI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CI治疗前、PCI治疗后1个月时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心脏磁共振检查提示病变区有存活心肌的患者,PCI组心功能改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药物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为(32.25±4.64)%,治疗1个月后为(44.27±5.8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治疗前为(67.26±2.09)mm,治疗1个月后为(56.08±4.19)mm。而PCI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为(30.45±5.26)%,治疗1个月后为(49.50±4.6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治疗前为(68.02±3.23)mm,治疗1个月后为(53.45±4.42)mm,治疗1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2、2.404,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如病变区有存活心肌,行冠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病变区存活心肌(冬眠心肌)功能恢复,心脏功能改善,射血分数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