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胃癌非筛查性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大数据、随访、进展及预后分析对胃癌的病因、病程及早诊早治有现实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对13 962例多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同一个体中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到胃癌发生发展的动态进展。方法 2007年11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胃镜活检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结果 98 241例,其中多次随访行胃镜活检病例13 962例。从13 962例多次胃镜随访病例中筛选出216例有胃部疾病连续进展的患者,构建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患者人口信息、发病部位、随访及病程进展、诊断结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比较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时间、患者初诊断年龄及Hp检出情况。结果 176例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30个月,最长时间间隔为89个月。12例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6个月,最长时间间隔仅26个月。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跨度大于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的时间跨度(P<0.05);胃炎进展为胃癌的时间较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短,较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的时间长(P<0.05);在胃炎进展为胃癌的患者中,未观测到胃上皮内瘤变过程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较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3个过程均被观测到的患者短(P<0.05)。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较非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长(P=0.017)。患者由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暂未观测到是否进展为胃癌)的过程中,Hp阳性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P<0.001)。结论在胃癌进展过程中,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长于胃上皮内瘤变到胃癌的时间。非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时间较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时间短。积极随访并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和胃上皮内瘤变对预防胃癌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