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内生铜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时代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作者:白令安; 孙景贵; 张勇; 韩世炯; 杨凤超; 门兰静; 古阿雷; 赵克强; 孙庆龙
来源:矿物学报, 2011, S1: 558.
DOI:10.16461/j.cnki.1000-4734.2011.s1.326

摘要

<正>大兴安岭是中亚巨型内生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新生代深断裂等多期的构造、岩浆作用,使得本区成为中国东北部寻找内生铜等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在与铜(钼)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化、矿床地质和成矿时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曾提出过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造山、伸展拆沉与地幔柱等动力学模型,但有关岩浆演化对铜(钼)成矿作用的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