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3.0TMR高分辨成像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变性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经彩超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双翻转脉冲(DIR)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其中,22例检查前1周内行CT血管造影,9例检查后1周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1周内置颈动脉支架。根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部位,将获得的病理标本与MR图像逐层对照,分析斑块钙化、出血和脂质坏死池的MRI表现,探讨斑块变性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37例共发现52支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斑块钙化21支(40.4%),无钙化斑块31支(59.6%)。31支软斑块中,纤维成分为主斑块8支(15.6%),有明显脂质核心斑块23支(44.2%);伴斑块出血5支(9.6%),脂质坏死核心3支(5.8%),"纤维帽"撕裂(溃疡或"纤维帽"撕裂)3支(5.8%)。相对于胸锁乳突肌,脂质坏死池在TOF、T1WI、PDWI、T2WI均呈显著高信号,钙化在各序列均呈低信号。斑块内出血的信号与出血的时间有关,新鲜出血各序列表现为点、结节或片状高信号,亚急性出血或者陈旧性出血的信号与出血时间的长短有关。结论斑块变性包括脂核坏死、出血和钙化,脂质坏死池和出血提示斑块处于高风险状态,而钙化提示斑块稳定。斑块不同变性的信号不同,MR高分辨成像可显示这些变性,为斑块风险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